第385章牵制住-《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第(2/3)页

    周瑜与文聘,率八万人,从庐江过六安,目标,整个汝南。

    汝南破败已久,王易之前虽然在那里经营过一阵子,然而因为汝南无险可守,所以曹操也没有在那里投入太多--人家随随便便就能够攻出来,你还没什么反抗的能力,守在那里有意义吗?

    一个南阳,一个汝南,这两个后汉最大的两个郡,面临的都是这样的问题。

    盛世的时候,因为这两个郡到处都是平原,堪称沃野千里,所以人口繁衍得很快,经济也很发达。

    可是乱世一来,就不一样了,人口多,所以黄巾起来的时候,裹挟民众也更容易,没有险要,被黄巾围攻破城,也就更容易。

    所以黄巾之乱除了张角兄弟闹得最凶的冀州,剩下两股最大的黄巾,就是在这两个地方。

    汝南的彭脱、波才,是被皇甫嵩、朱儁、曹操、孙坚这样的名将联手,才被打败的,南阳的黄巾首领张曼成,甚至自称”神上使”,在名声上与张角分庭抗礼,他战死之后,南阳黄巾推举赵弘为帅,赵弘死后又推举韩忠为帅,一直坚持斗争整整一年,才终于被消灭。

    不过南阳和汝南比起来就要好得多,因为黄巾一直守在宛城,所以其他地方的影响不算大,而汝南比起来,就真是赤地千里,好好的一个人口仅在南阳之下的大郡,变得几乎没有人烟了。

    这些年,汝南也没有恢复元气,就算有人,曹操也迁移到颍川和兖州或者是关中去了,汝南这样的地方完全无险可守,就算发展起来,也容易受到干扰。

    周瑜这一路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如何攻城略地,保持后勤不断--毕竟汝南是很大的,而且现在整个都疲惫了,路上想找补给,都找不到。

    所以这八万大军除了分头推进,去占据那些原有的城池之外,其他的工作都是修路队在做,他们要修好从六安到汝南的几条大道,这样才能够让周瑜的大军在前线,不至于因为没有粮食而崩溃。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瑜的大军前进的速度当然就不会很快,他们一路上拿下一个城池,就需要等修路队将道路给铺过来,将这个城市变成一个据点之后,接着再将下一个城市也变成据点,就这样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铺过去,成功地将这一片区域,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这样的攻城略地的方式,算是王易为将来拿下大草原的预演,通过若干个城市,将一片无险可守的平原连成一张大网,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和步兵城墙的防御力,将这一片平原区域,守得如同铁桶一般。

    刘备亲率的十万大军,以徐晃为将,同样在出襄阳之后,这样威逼许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