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后要坚定这个发展信念,把礼仪的推广和发展,确定为国策。”姬发暗地里下了决心。 紧接着礼部典籍臣又开始接着讲,而姬发则是想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于是姬发恭送礼部典籍臣出去了以后,开始拿起笔下了下来。 周国的人才招募上,姬发想到了一条妙计,他派遣细作前去打探了,而后过了三天后,传来了消息。 “报告大王,经过多方查探,发现了两个情报,第一个就是离岐邑不远的虞、芮两国,因为争夺土地发生了矛盾,另一方面就是辛甲,身为商国的大臣,前前后后总共给商王谏言了七十五次,而商纣王不听,辛甲十分的失望。” 细作下去了以后,姬发仔细思考了一下。 “没有想到国虽然小,但事情却是不少,既然如此的话,那就邀请他们来我们周国看一看,而后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待我修书一封,发给两位国君。” 姬发很快的命人写好了信,因为他对这个时代的字虽然认识,但后来一想,基本上君主都是自己先写好一封信,而后命专人写字好看的,抄录两遍后,再命人送去的,因此他也就不在意,自己有没有亲手写过了,反正自己在这个身体后,认识了这个时代的文字,也继承了身体的记忆和知识,因此了解起来并不算什么难事。 姬发看着信件写完后发了出去,而后很快的虞、芮两国的君王,就收到了信件,紧接着虞、芮两国的人得知了姬发的意思。 “近日听闻两国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作为附近的周国表示十分的难过,愿意请两位君王前来周地,而后孤设法解决你们两国的矛盾和问题,愿看到信件后,亲往来此即可。” 虞、芮两国的君主,收到信后,安排好国内的事后,即刻就出发前往周地了,一方面是因为周王的权威,另一方面是因为周王的贤明,早就已经远播在外,他们素闻姬发的贤明,因此此来也是想见识下,周武王治理下的周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 于是虞、芮两国的君王带人,不约而同的在周国边境的村落见到了,虞、芮两国的君王谁也不搭理谁,本来两国的人水火不容,但是想到这是在周国的地盘上,不适合动武,因此也就断了这个念头,打算回到自己的国土后,再想着一教高下。 这个时候他们在周地边境的村落上,见到了神奇的一幕,那就是两个周地的村落,共用一处水渠,并且土地虽然区分有主,但百姓们耕田丝毫不在意,这块是谁的土地,而是一起劳作,并且不论是谁的,尽心的耕种下来。 这点让虞、芮两国的君王十分的惊诧。 周国的军事发展方面,姬发根据流行的兵车,进行了改造,基本上王令如下。 “周国的军事职位从孤往下,有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千夫长、百夫长这些,虽然各司其职,但总体来看全部听从自己的调遣,这一点是最根本的保障。” “而后周国的士卒全部都由百姓担当。” 这一点姬发有了深远的考虑,周国现在的情况,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奴隶制确实是存在的,因此他发布了,让奴隶也跟从参军,但是要作为随军的杂役,并不亲自上战场,如此一来的话,就可以安抚好奴隶了,一想到不用上战场,这些奴隶恐怕会非常的开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