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1章】名扬三国(2)-《易道宗师》
第(2/3)页
凭心而论,中国专家在国外同行们面前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易经发祥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等等,所以他们的报告多围绕在这个方面,让别国专家望洋兴叹、无可奈何-----你们老外要是想在这方面出成绩,那肯定是班门弄斧、孔门弄文了。
但日韩专家的意思是,中国在易经的历史渊源和古人成就上费尽心机、考证太多,而在易经的实际应用方面研究太少而且太浅
与此相对应的是,日韩两国的易学大师们,他们所做的研究报告多是围绕现实应用方面的,比如易学在企业管理、商业运营等领域的指导意义。
眼看中国的强项就要沦为弱项,中国代表团的正副团长均是面色不佳,几个博导教授也是有心无力,毕竟人家说的是实际情况,确实不易反驳成功。
正在这时,周扬轻轻地举起了右手,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咳,小周你,你可别无理纠缠,免得被传为国际笑话。”李国璋见周扬举手想要发言,只怕这小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信口雌黄、胡乱争辩帮倒忙,于是急切地小声提醒道。
卢鹤亭见状却是微微颌首,表示赞许。
在大会主持的邀请下,周扬客气有礼、先扬后抑地说道:“各位同仁大家好,有关易经的最新研究报告方面,日韩两国的同仁们确实是偏重于实用,在现实领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这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易经之道包罗万象、妙用无穷,上至宇宙的运行规律、下至个人的兴衰荣枯,无处不可用易,而日韩两国的同行们则多偏重其哲学方面的应用,这样反而局限和束缚了易经的大道之用。各位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说到这里,周扬故意停了下来,打量着众多易学大师们。
通过翻译,众人被这个中国小伙子的话提起了兴趣,因为他的切入点非常巧妙,没有否认对方的实际应用而是直指日韩易学研究应用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所以非常想要知道他的理解究竟是什么,高岛次郎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周扬,等待着这位年轻人的解释。
周扬看到大家都在注视着他,于是清了清嗓子,继续讲解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本与末的问题。
其实易经之道,完全可以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而不仅仅局限于其哲学方面的应用。
日韩两国的同仁们之所以囿于这个狭窄的范畴,就是因为没有从源头、从根本上去了解易经产生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不能全面地认识到它的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这才造成了在应用方面很大的局限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