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3章】名扬三国(4)-《易道宗师》


    第(2/3)页

    既然卢老这样信任周扬,王司长作为易经的门外汉,自然也就不再说些什么。

    李教授见王司长和卢鹤亭并没有阻止周扬和朴泰元切磋的意思,不由得摇了摇头到旁边去坐,心里面却是忿忿不平:今天这事儿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你们两个正副团长既然如此大意,那就任由周扬那小子给中国代表团抹黑,到时别忘了我李国璋可是曾经提醒过你们的!

    午餐后稍事休息,进入会场后主持人就宣布进入易学应用的比赛环节-----中医(韩医)的岐黄之术源于易经,自然也算是易学的实际应用。

    对于周扬和朴泰元的医技切磋,东道主日本方面准备得还是相的不错的。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病虽然很难于有立竿见影之效,但病情病因的确认可是当场就能高下立判、正误分明的。

    所以日方这次找来了几个疾病患者,让他们带着各自的权威医学诊断证明,由朴泰元和周扬分别进行病情确认,以此来分医技的高下-----如果连病情病因都不能准确确认的话,那就根本谈不上妙手回春、治病救人了。

    原本以为上台作为“道具”的病人肯定是些重病缠身、苟延残喘的病秧子,没有想到第一个上台的竟然是位体格健壮、蛮有精神的小伙子。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那位韩国代表朴泰元上台后一番沉着老练的动作就让众人明白,人家绝对是一位资历颇深的杏林高手。

    朴泰元十分认真细致地对那位小伙子的眼睑、口腔、舌苔等部位一一进行察看,非常老练地对其进行把脉、并通过翻译对那小伙子进行一番问诊了解,整套动作下来犹如行云流水一般,显示出他深厚的医学造诣,然后非常自信地写了张诊断交给了主持人。

    轮到周扬对那位小伙子进行问诊时,周扬一不细查五官、二不进行询问,甚至连最基本的中医招牌性动作-----把脉也没有进行,只是盯着对方打量一番,就在纸上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

    他们两位这种泾渭分明、相差悬殊的诊断方法自然引来了台下众人的纷纷议论:韩国代表的手法中规中矩、非常全面,俨然是位专业医师;而中国的那位年轻代表,如果他不是扁鹊一类能够望气而知病的神医,就是一个不知医道为何的门外汉。

    很显然,绝大多数代表都在怀疑周扬这个年轻人到底懂不懂行医之道-----如此草率行事,他的诊断结果又如何能够让人相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