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灯火阑珊处-《水浒之铁汉传奇》


    第(2/3)页

    高山注视着晁盖清澈而又坚定的眼神,没来由的一种说不出的信任涌上心头,缓缓摆了摆手道:“放人!”

    “高虞候,还请三思!不要中了敌人的圈套!”燕十八忍不住提醒道。

    “不必多言,高某自有分寸高山深深地望了晁盖一眼,说了声:“我们走!”说着,扬鞭催马,疾驰而去。

    ――――――――――――――――――――――――――――――――――――――――――――――――

    花惜玉今天过得很郁闷,晁盖和时迁都出去了,却让她一个人窝在万寿门内的一家客店里。眼看天sè快要黑了,可是晁盖和时迁都还没有回来,花惜玉心里很是担心,便出了客店,沿着汴河走在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的夜市上,怅然若失。

    走着走着,花惜玉忽地想起了昨夜晁盖教会她的几句词,不由顺口念了出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念着念着,她猛地一回头,希望晁盖能出现在她的面前。但她失望了,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根本找不到晁盖那健壮的身影。

    “什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是骗人的鬼把戏!”花惜玉扯开嗓门大叫了起来。

    “好!绝妙好词!想不到大宋朝除了易安居士之外,又出了一个惊采绝艳的奇女子!”有人在旁边鼓掌赞道。

    花惜玉扭头一看,只见一个中等身材的汉子站在身旁。他穿着一件青sè长袍,相貌也就一般,如果不是那双锐利如剑的眼睛,你把他扔进人群里,保证大半天找不出来。

    花惜玉粉脸涨得通红,好像熟透了的红苹果,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要是清风寨有人在场,一定会很奇怪,大大咧咧的花大小姐怎么还会脸红。

    “在下姓孙名定,乃开封府的当案孔目。”那人拱了拱手道:“姑娘如果不嫌弃的话,一起去吃顿便饭。”

    “原来阁下就是人称‘万万家生佛’的孙佛儿,小女子失敬了!”花惜玉听晁盖说过孙定的义举,知道他为人耿直,十分好善,当即深施一礼道:“承蒙相邀,不胜荣幸,小女子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孙大哥先请!”

    孙定见花惜玉如此爽快,毫无扭捏之意,觉得深合自己脾胃,不由畅怀大笑道:“孙某夜来闲逛,能够结识姑娘,着实不虚此行!”

    这时,只见一人如飞一般跑来,贴到孙定耳边低语了几句。孙定脸sè一变,急忙向花惜玉一抱拳道:“府尹大人有急事相召,孙某先告辞了,改rì定设宴向姑娘赔罪!”说完,急匆匆而去。

    请客的人孙定虽然走了,但吃饭还得继续。要不,花惜玉的肚子可不答应。于是,我们的花大小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路边的一家酒楼。

    花惜玉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点菜,菜却已经送上来了。什么宋嫂鱼羹,什么荷叶蒸鸡等等,上了满满一大桌。当然,还有一壶价格不菲的女儿红。

    这事透着古怪,换做谁也不敢说吃就吃。就是吃也得在吃之前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花惜玉毕竟与众不同。她是这么想的:“饭菜已经送上来了,不吃白不吃!至于是哪个送的,有没有什么不良企图等等一系列问题等到酒足饭饱之后再解决。反正,本大小姐有的是银子,也有的是时间。”

    花惜玉风卷残云般地扫荡着桌子上的酒菜,什么女人的吃相、矜持全被她抛到了脑后。很快,一壶酒见了底,菜也吃了个七七八八。花惜玉打了个酒嗝儿,拍了拍滚瓜溜圆的肚子,心满意足的喊了一声:“小二,结账!”

    “姑娘,这顿饭本店请客,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花惜玉一回头,才发现身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人。也就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衣着朴素,不带一丝铜臭味,清澈见底的眼神给人一种安全感。

    花惜玉擦了擦樱桃小口,说了句:“说吧,你要什么?或者是需要本大小姐做什么?”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谁送了这么一顿大餐都有自己的目的。吃人家的嘴软,所以花惜玉表现的很合作。

    “也只有像姑娘这等洒脱的人物,才能写出那般非同寻常的诗句。”那人道:“鄙人姓汪名伦,是此店的店东。刚才在门口有幸听到了姑娘的词句,大为钦佩,所以有个不情之请。”

    花惜玉起身施礼道:“汪公子有话请讲。”

    汪伦道:“在下想让姑娘亲手把那首词写在大堂的墙壁上,不知意下如何?”

    “原来是让我做广告。这个汪伦年纪不大,经营头脑倒是一流水准。”花惜玉的脸蛋又是一红道:“那首词我只会这么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