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今天会场人多,康院士显然只是点到为止,但我认为他其实已经在给我们释放了强烈的信号。” “他那套天地往返系统,估计很快就会突破了。” “那不明摆着嘛,毕院士的导弹增程课题不就是他搞出的助推器给毙了的,助推器都已经搞定了,距离整个系统完成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咳咳。”袁校长突然插话道,“那个,今天科技部的吕首长透露了个消息给我。” “什么消息?” “上面好像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讨论过轨道轰炸机甚至太空要塞的可行性……” “!!!” 听到袁校长的消息后,会场的教授们顿时都愣了愣。 轨道飞行器就算了, 连太空要塞都提出来了? 惭愧惭愧, 没想到上层的目光,比他们这帮搞研发的还要超前。 “这么说的话,咱们确实应该多考虑太空攻防,甚至深空飞地安全的课题了……” “嗯,如果从太空发射导弹,由于有着极高的初始速度和重力加持,只需要少量用来变轨的就能实现全球打击了……” 直到这时候,毕院士才终于理解他那课题为什么会这么快被停掉, 相较于导弹增程的研究,如何对现有导弹进行改良,让它们更适用从太空中发射才是当务之急。 相信就在此时,一些更机密的高级研究所,都已经在研究了。 而他这种需要兼顾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高校研究员,则只能从中找一些难度没那么高,保密级别更低的课题, 比如,不同燃料在太空环境下的长期存储观察实验? 不过,这个航天院的人可能已经在搞了。 毕院士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想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大致方向: 一种可发射普通子弹对敌方多个卫星进行打击的分裂式小型导弹…… 类似国防科大这样的总结分析会,在很多高校和研究院都在进行着, 和白天研讨会上略显‘假大空’的讨论不同,他们会后进行的,则是一些技术正儿八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当然,这些研究也就仅限于研讨,能不能真的行动起来,主要还是看科技部对此的态度。 于是压力自然就给到了科技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