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次日上午,她招呼刘管事来商量有关店铺的事宜。 魏氏见酒馆的营收数据还是很难看。 “这是怎么回事?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关门了?” 刘管事点点头:“我最近一直在找新的调酒师傅,一直也没有找到。酒水没有新意,酒楼的生意实在是疲软。” 魏氏拧眉:“做生意嘛,你多动动脑筋,总能想出办法来。” 刘管事道:“夫人,之前我不是跟你说过,京中很多酒家去朱邑县找那个百年酒方的事情吗?” 魏氏:“记得,怎么了?” “之前去了很多人,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我是想着,我们也派几个人过去碰碰运气吧,若是找到了那个酒方,咱们的几个酒馆就都有救了,绝对称得上京中独一户。” 魏氏想了想。 “罢了。这样要死不活的,也不是办法。那你就找几个人,去跑一趟。既然这酒被这么多人看好,那就掘地三尺也要给我寻到。” 刘管事道:“夫人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将这方子给找出来。” 另一边,这日双鹤替宁舫天带话给夏桉,说清风醉开封了。 夏桉一早便去了泗水街。 铺子现在已经整顿妥当,伙计厨子也已经招募到位。 个个精神隽硕,谦和守礼。 按照夏桉的意思,铺子的装潢刻意融合了很多大庆国风元素。 风格大气,又不失雅趣。 实际上,宁舫天觉得大庆元素的东西民众们耳熟能详,倒也不用刻意用于殿内的装潢。 不如放入一些颇具特色的装饰,有新鲜感,容易吸引顾客。 不过,他还是愿意尊重夏桉的意见。 总觉的姑娘的主意很正,做事总有她自己的道理。 查看完毕店铺的准备工作后,夏桉坐了下来,对宁舫天道:“先生,现在还有最后一件事,需要你和双鹤,去一趟朱邑县。” 尹老翁夫妇,该接进京了。 宁舫天立刻明白了夏桉的意思:“姑娘放心,我一定将二老稳妥接进京城。” - 当日,宁舫天便和双鹤一起出发,前往朱邑县。 次日,夏桉正好趁有空闲,来铺子里,试试酒菜,为开业做最后的准备。 马车进了泗水街,夏桉刚下了马车,卖胭脂的花娘子就迈着碎步欢快地走了过来。 “夏姑娘,你这铺子是不是马上就要开业了呀?” 夏桉朝她微微颔首:“对,下一个黄道吉日,就开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