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声音底气十足,透着久违的尊敬:“草民苏浩年,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璟隆帝默然看了苏浩年良久,道:“平身吧。” 苏浩年:“谢陛下。” 璟隆帝又沉默了一会儿,道:“十九载光阴,朕深知你受了委屈。光阴不可追,但朕会对苏府做出弥补。着赏金千两,布百匹。书籍千册。” 苏浩年再次跪地:“臣,感念陛下隆恩。” 璟隆帝沉声道:“接下来这段日子,苏老便就好好留在府中,调整生息。” “草民,遵旨。” 此间,朝中百官均默然不做任何声响。 苏浩年当年在朝中地位举足轻重,深受陛下重用。如今君臣隔了十九年光阴再见,这气氛未免微妙。 没有人能猜到璟隆帝现下是如何看待苏浩年的。 左相此时站在苏浩年左侧,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眼底一直蕴着一股幽暗。 盛若举面色木然,微微垂眸,从苏浩年进殿开始,一眼也没有看过他。 - 下朝之后,出了太元殿,朝臣们才敢三三两两走在一起谈论苏浩年平反一事。 “你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啊?” “对啊,陛下今日的反应,实在看不出他对苏老是什么态度。” “你们想啊,这案子当年也是陛下拍板定的罪,如今又说这苏老是无辜的。陛下也是人,当是也不愿面对这种状况吧。” “所以说,今日陛下只给苏府赏赐了些银钱披帛,别的什么都没有说。这态度也算很明显了。” “嗨,要我说,即便平反了,苏府也回不到当年的风光了。” - 欧阳大学士和右相陪着苏浩年走出大殿。 听着前面的议论声,右相道:“苏老不必听他们所言,陛下的心思,又岂是我等能轻易揣度的。” 欧阳大学士也道:“陛下没有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总之您如今已经得以平反,至于能不能官复原职,倒也不急。陛下让你调养生息,已经是对你的关切。” 苏浩年温和笑笑:“苏某这次回来,可没有想过要官复原职。此次能摘去头上的罪名,为阖府子孙后代正名,苏某已经觉得庆幸。苏某如今这把年纪,已经没有仕途宏愿。如此,已经甚好。” 欧阳大学士道:“你我年纪相仿,怎可轻言退缩。我还等着与你共论经纬啊。“ 苏浩年“呵呵”笑笑:“论经纬有何难,淮河岸边一壶酒,我们可彻夜畅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