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沈老五的回忆(一)-《捍宝》
第(2/3)页
陈冬生一笑,从自己兜里掏出一根递到沈老五嘴里,又拿出火柴给他点着。沈老五用被绑着的双手夹着烟,狠狠的抽了几大口,这才算缓过神来,开口问道“你想从哪开始听?”
没等陈冬生答话,拐子刘从身后开了口“从头呗,越细致越好,刘爷就是爱听故事。”
沈老五一听他开口,身子不由自主的就是一啰嗦,又狠狠的抽了两口烟稳住心神,这才缓缓开口说起了他的过往。
沈力出生在精奇里江口的江左旗屯,这一片的屯子都是康熙年间攻打雅克萨时候的军屯,村民们世代耕种打鱼为生,再加上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矿,这一片最多的时候光矿工就有上万人。
等到沈力出生的时候不算太好,大清朝的军队和俄国人的军队时不时就要打上一仗,但是输多赢少,到最后干脆把这一大片地都输给了俄国人。俄国人倒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凶残,村民们还是照旧种地打鱼,只是交粮纳税的时候,桌子后面的清兵变成了红毛绿眼的洋人。虽然趾高气扬,但为了生活,人们还算可以忍受下来。
沈力爹妈倒是想过要不要渡江回去,至少江那边还是大清朝的土地,无论如何,心里也是踏实一点。可回到江那边之后,先是没有地,然后江边又不太平,怎么养活这一家老小呢?于是种种压力之下,这渡江的计划便一拖再拖。
到了沈力十三四岁那年,他家一家老小还是在屯子里住着,他爹合计等他到了十六的时候,就把早年间给他定下的娃娃亲给办了,到时候心事一了,两家老小一起过江回去,死也死在大清朝的土地上。
可就在这个当口上,出事了。
先是海兰泡出事了,紧接着沈力家住的镇子上也进了俄国兵。士兵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枪从屋里往外赶人,把所有人往江边赶。说是镇子里有人反俄,要把整个镇子上的人都赶回江那边去。这个时候,村民们还没怎么反抗,只是有人提出要回家收拾细软,结果士兵们直接一刀捅了过去,于是大家都明白事情不对了,再也没人敢回家,就那么空身往江边走。彼此之间互相安慰,东西没了就没了吧,留着这条命,什么都会有的。
可到了江边之后,却发现船根本就不够。虽然两岸平时也算有往来,也有岸边的村民打鱼为生,可这一个镇子上的人都涌到了江边,哪有那么多船让他们渡江?可士兵们不管,硬生生赶着人往冰凉的江水里面趟。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不乐意了,回头就跟那些当兵的理论,对方根本不解释,直接就开了枪。一时间江边大乱,村民们哭声连天,士兵们枪声不断。沈力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了,有的人被枪打死,有的人被刺刀捅死,还有的人掉进江里就消失不见了,江边满是尸体。
沈力回头找不到爹娘弟妹,自己那没过门的媳妇更是不知所踪,他吓坏了,根本就不敢反抗,可眼前冰凉的江水也让他不敢动一下。最后沈力崩溃了,跪在地上给俄国士兵们磕头,求求他们不要杀自己,干什么都可以,只求留一条命。
也许是他的哭号起了作用,当一个士兵把他狠狠的踹翻在地,举刀就要刺下去的时候,一个军官拦住了那个士兵。军官伸手把沈力拉了起来,呜哩哇啦的说了一通之后,把他带到了岸边一座大屋里。屋里已经有几十个孩子了,大部分都是十四五岁,一个个都哭的眼睛红肿,冻得两腮通红。可谁都不敢说话,也不敢反抗,就这么静静地坐在那空荡荡的大屋里,听着外面连天的哭喊声和枪声。
不知过了多久,枪声停止了,哭喊声也慢慢消失了。一队俄国士兵踹开大门涌了进来,把这群半大孩子推推搡搡的带上了汽车,上车的时候,沈力甚至都没有机会回头往江边看上一眼。
终于下了车,沈力发现他们被带到了一个军营。紧接着有军官过来把他们分了队,一个中国人过来告诉他们各种规矩,几点起床、几点训练、几点睡觉、几点学习,每一项都规定的细致无比,还给每个人发了两身俄国|军装。沈力这才知道,俄国人要把他们训练成士兵。而这批由中国孩子训练出来的士兵是要针对谁,那是非常明显的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