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文治武功-《捍宝》
第(2/3)页
柳家明招呼胡婉秋和拐子刘、毛刚几个人一起来看,众人先是和王大花一样发惊叹,感慨这古人竟然能在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的情况下作出如此巨大的工程,然后紧接着就发愁,这玩意怎么下去啊?
他们的装备里是有绳子,可却没这么长的绳子,总不能下到一半往下蹦吧?那也不是个死?
王大花一着急,索性动手开始拆玉板。想看看这玉板背后是什么,至少看能不能找到有用的线索。可侯振举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玉板背后是石板,用一层厚厚的米浆严严实实的封着,而且石板后还有架子,这个环形的支撑着透明水晶板的架子深入土层,别说一个王大花,再来十个八个,怕是也别想撼动它一分。
王大花累的一身大汗,可除了把那些玉板拆下来之外,一点进度没有。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边用手擦汗,一边嘴里嘟嘟囔囔的骂着。
不过这会没人搭理他,不过被他拆下来的那些玉板倒是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目前这么个大殿之中,带点字的也就是这几块玉板了,柳家明和胡婉秋挨个看着玉板上的字,希望能在这边上找到些线索。毛刚和拐子刘两人也觉得这是个办法,至少比王大花那拆墙来的靠谱,两人帮着把带字的玉板抬到一起,然后四个人凑在一起挨个研究玉板。
带字的玉板总共有六块,其中四块是佛经,都是用梵文所写,经过胡婉秋逐字辨认,基本确定没什么问题,所以几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另外两块玉板上。
这两块玉板本是放在皇帝像两侧的,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第一块上面刻的是皇帝手书的祭天文,这文章明显是有人代笔所成,骈四骊六的格式分明,对仗工整,用词多是文绉绉的古词。用拐子刘的话来说,要是让王大花来看这篇祭文,估计得从旁边给他配个翻译。等他能看明白这玩意,估计去学洋文都学明白了。
况且也没人指望能从骈文中看出什么,所以目前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那篇对天子歌功颂德的文章。这篇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前面的部分是赞颂努尔哈赤文成武德,先是带领铁骑一扫女真,随后再战辽东,调动举国之兵同大明一战。最终破关而入,平定中原,开创了大清朝的鼎盛春秋。
而第二部分,则是对他文治的褒奖,说太祖幼时即酷爱读书,等他十几岁的时候,不仅仅对女真的历史掌故了若指掌,更是对中原文化中的典籍信手拈来,尤其是对兵书战法,堪称熟读苦记融会贯通。尤其是在他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完全就是变成了一个把各路兵法从理论变成实践的过程。等他的兵法练熟了,女真各部也统一了,各个都是百战精兵,又有一个兵法大家。如此强兵悍将,不打胜仗也是没天理了。
而从拿下辽阳开始,努尔哈赤便不单单是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了,他已经向着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英明帝王转型了,不过此时的文风一变,丝毫没提这位千古一帝是有什么具体的爱民措施的,而是开始说他四处建庙造观,亲自率众祭天,为百姓祈福。
看到这里,柳家明苦笑“原来这皇帝这么好当,领着大家一起烧香拜佛就可以收归民心了。”
第(2/3)页